上世纪40、50年代,江西上饶、九江等地区流行着一种严重的“瘟疫”,因为PG电子不发达,不知道此病的真实病原,人们愚昧的以为是得罪了“瘟神”所致。后来人们才知道它是血吸虫病。
1952年至1968年,杨惟义先生,担任江西农学院院长。他虽不是医生,也不是兽医,但他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本着科技为民的精神,本着群众生命安全至上的精神,“关键时刻豁得出去”,用自己扎实的PG电子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积极调研,不怕感染、不怕牺牲,吸取各方面经验,和血防干部、广大群众群策群力,努力战斗,终于送走了“瘟神”。
他是最早深入赣东北血吸虫病疫区考察的专家
上世纪50年代初,杨惟义在余江、玉山、波阳等县看到不少乡村血吸虫病猖獗,许多大人小孩面黄肌瘦,皮包骨头,却挺着大肚子,不能劳作。见此惨状,他心如刀绞,给自己下了个任务:调查江西血吸虫病。决心一定,很快就付诸行动。他不顾感染血吸虫的危险,深入玉山、波阳、余江、余干、上饶、九江等县疫区进行实地调查。考察后,他于1952年撰写了《对于赣东北一带防治血吸虫病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此文为《意见》),是我国最早的血防论文。此《意见》总结了几年来赣东北各级党政领导率领群众防治血吸虫病的经验,指出赣东北一带这种疾病仍相当严重,是值得重视而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并根据血吸虫疫区的实际情况,提出了六项防治办法。文章共一万多字,每个专题内容生动而具体,分析精辟。杨惟义关心疫区人民疾苦,帮助血防人员,体现出高尚的爱国爱民之心。
他向周总理汇报了血吸虫病情况,推动了江西乃至全国血防事业的发展
杨惟义又在《意见》基础上先后用了近两年时间进行深入考察、调研,基本摸清了我国血吸虫疫区分布、危害状况。经充实增补,他于1953年撰写了四万字的《要赶快扑灭日本住血吸虫病!》专题报告,呈报省人民政府和全国人大。召开全国人大时,他还亲自向周总理汇报了上饶地区血吸虫病严重的情况,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。
他在报告中对我国血吸虫病的来历、分布和严重性进行了阐述后,分析了劳动人民为什么会生这种病;描述了生了这种病的人有什么症状;钉螺的生活习性怎样?从而提出血吸虫病防治方法,进而提出扑灭江西血吸虫病的意见和建议。
1955年12月,江西省委成立防治血吸虫病五人小组,组长为省文教部部长吕良,副组长王大川、许德、盛朴、刘达。1955年12月,江西成立血吸虫病研究会,省卫生厅厅长许德任主任委员,杨惟义任副主任,并把《意见》作为全省血防专业培训班的教材,沿用三年之久。
他提出血防“三结合”原则、15种防治方法和建议
杨惟义提出了血防工作的“三结合”原则建议:必须建立强有力的PG电子技术专业队伍并与群众防治密切结合;科学治水与治田结合,综合治理,以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;将血防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,与发展农业、林业、水利相结合,治虫与治山、治水、治穷、治愚相结合。
杨惟义共提出了15种防治血吸虫病的方法和建议。如加强防治血吸虫病的组织力量;增加人员,训练干部,扩充设备,多设诊所,增加病床……“抢救医治已患病的人,是治标的措施,必须抓紧。同时必须采取治本的措施,这才能根除血吸虫病。”他PG电子制定了“两管一灭”(管水源、管粪便、灭钉螺)和“生态灭螺杀卵”的治本措施,在全省推广,效果非常明显。
毛主席高度赞扬余江血防事业
据2021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《中国共产党100年江西简史》一书介绍:余江人民响应毛主席“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”的伟大号召,在实践中摸索出“开新沟填旧沟,土埋灭螺”的办法,率先于1958年5月在全国消灭长期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,树立起全国血防事业的“第一面红旗”。毛主席为此赋诗《七律二首*送瘟神》,盛赞余江人民创造人间奇迹“送瘟神精神”。
杨惟义看了这则报道后,感慨万分地说:“解放前反动政府时代,只晓得剥削人民,对于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,听任血吸虫病流行,置之不顾。只有在新中国,有党、毛主席和人民政府关心劳动人民,人民的疾苦得以从根本上得到真正的解救!”
杨惟义先生为江西乃至全国打赢血防战争“送瘟神”做出了杰出贡献!为江西红土地形成“血防精神”做出了重要贡献!这是江西农学院的骄傲!也是江西共大的骄傲!也是江西农大的骄傲!
作者:档案馆 刘庆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