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广谧,1920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涵江镇集奎村。1940年夏考入国立中正大学,1944年7月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。
他年轻时思想进步,积极抗日,参加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,死里逃生。参加解放战争,努力建设新中国。新中国成立后扎根福建,用自己所学助力畜牧兽医事业,保障群众肉类供应,是福建省畜牧事业的保护神,是福建省著名的兽医权威和专家。
在中正大学期间,曾广谧思想进步,1942年6月12日,大二的曾广谧报名参加了“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”。1942年6月25日,曾广谧跟随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一行38名团员,从泰和县出发奔赴抗日前线樟树。沿途努力宣传抗日思想,动员军民积极抗日,为抗日官兵慰劳演出,战地救护等。
1942年7月7日,团长姚名达率领11名团员到达新淦县石口村,由于汉奸告密,团员们遭日本军队包围袭击,与日军打斗起来,团长姚名达、学生吴昌达牺牲,四学生(丘登泰、曾广谧、钟腾初和周槐庭)趁乱突围成功。据回忆,当日夜,孔武有力的曾广谧,开了后门(前门日军在砸门)首先冲了出去,门口已经站了一个高大的日本兵,喝令曾广谧站住。此时,曾广谧不管不顾,奋力一拳打倒那日本兵,便头也不回地跑了。另一个日本兵向他射击,但没打中。他跑了一会,不见有人追来,心里惦念众人安危,很想回去,又恐自投罗网。正在犹豫间,耳畔想起了姚团长“逃得一个是一个”的嘱咐声。于是,不再犹豫,继续向前跑去,居然跑到了赣江边。但江边没有船只,又恐日寇追击,只好自恃游泳技术好,干脆跳下去横渡赣江。到达对岸后,便及时在樟树找到战地服务团队伍,报告了11人的情况。
1944年7月,曾广谧从中正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,在夹漈农业职业学校执教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,他由原中正大学农学院院长周拾禄介绍, 11月赴台湾农林处工作。1946年1月至7月任台湾农业处技士。1947年到1948年历任该所培养基、消毒室、洗涤室、菌苗室等主任。1948年9月因怀疑有共产党嫌疑,差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。
其实,早在读大学时,曾广谧就和进步学生罗光斌、陈效华关系密切,思想进步。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,本想和党组织联系去参加革命打游击。但当时联系党组织有困难,自己也受累于家庭等因素,终究没有加入革命队伍。1949年3月,曾广谧收到闽中人民游击队来信催其回福建,1949年4月离开台湾参加闽中人民游击队,任莆田人民游击队组织员,负责发动群众和募粮工作。
福建解放后,曾广谧在涵江支前工作。1949年10月,任县立莆田小学校长。1950年6月,回到福建省家畜传染所工作。1961年6月,任福建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。1969年12月至1971年,由于“左”的路线影响,受到审查。1981年1月,党组织为曾广谧平反恢复名誉。1982年11月,晋升为副研究员。1985年7月,享受厅局级政治生活待遇离休。1999年8月9日,在福州因病逝世,享年81岁。
曾广谧一生参加革命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近四十年,为福建省畜牧兽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1950年5月至1952年6月间,亲自制造出牛瘟血清、抗出败血清,研制成功牛出败疫苗。1952年7月至1961年4月间,作为领导和项目主持人,先后查明了牛气肿疽、炭疽、牛结核病、猪喘气病、猪瘟、猪丹毒、牛锥虫病、鸡白血病、鸡新城疫等病诊断与防治方法,并予以推广。
1963年,他首次确定福建有鸭瘟,并提出防治办法。1964年,又首次确定福建有猪传染性胃肠炎,并提出防治办法,这是首次国内报告本病。1971年至1977年,他查明牛出血痢流行病学,并提出防治办法,提出猪传染性水泡病防治办法。1978年至1985年,首次指导家畜五号病病原分离工作;研制猪传染性水泡病灭活苗;分离猪链球菌菌株;分离口蹄疫、牛流行性腹泻、猪水肿病的血清型菌株。他主持研制成功牛伪狂犬病疫苗获得全国PG电子大会成果奖;主持猪6号病疫苗研制,获得福建省PG电子大会成果奖。对福建省全省消灭牛气肿病,控制牛炭疽和猪主要传染病做出重要贡献。
曾广谧旧照
作者:档案馆 刘庆言